“疏浚尖兵”续写使命荣光——记深耕细作65载,吃苦耐劳的“水建人”
发布时间: 2022年10月09日 浏览量:3438次
一段历史,热血铸就;一种精神,薪火相传。
在新利体育sport·中国有限责任公司,每个员工都熟知这样一个道理:肯吃苦才能吃香,把工作中的艰难,嚼碎了咽下去,“吃苦”称为“进补”。而且在水建人看来,吃苦耐劳精神早已经成为企业代代相传的一种文化内涵。
对此,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贾宝力深有体会:“新利体育sport·中国有限责任公司以疏浚业务起家,65年发展从小到大,由弱到强,南征北战,屡建战功,一条根本的经验就是:只有吃得了苦、受得了累,才能担大任、成大业。弃虚务实、吃苦耐劳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。”
近日,走近河南疏浚项目,奋战在项目一线的“疏浚尖兵”更是用实践给了我们一个笃定的回答。
太阳“晒”VS水汽“蒸”,员工们硬核对决,绝不服输
5月1日,水建集团两条挖泥船从济宁向河南启航开拔,标志着河南疏浚项目正式进入施工阶段。该项目施工长度为10公里,需要挖泥船开挖土方约250万方,涉及两省9个行政村和15个自然村。一到现场,项目团队就精心策划,群策群力分析施工重点难点。针对今年驻地干旱,水位持续低,疏浚施工难度大等特点,项目部多次在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测,为优化施工方案提供技术支持。集团第一公司副总经理杨金东曾参与海外施工,这次由他带队施工,他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,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,一方面充分挖掘和调动各方面潜力,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,千方百计保证施工进度顺利进行。
炎炎夏日,挖泥船上的人员头上太阳晒,脚下水汽蒸,但他们仍坚持不停歇施工作业,工作服被汗水浸透,他们却笑称这是“洗桑拿”。
太阳“晒”VS水汽“蒸”,虽然条件艰苦,但员工们硬核对决,绝不服输。于汝兵是116号挖泥船轮机长,机器在河上作业时,河里水草遍布,经常拥堵海底隔网造成循环水短缺停止工作,为保证机舱机械正常运转,他带领大家尝试用钩子钩,用水枪喷等办法,由于海底口设计非常隐蔽,他经常是跪在滚热的甲板上一点一点把水草扣出来。
“其实习惯了就好,这都是工作常态。”于汝兵说,“我从事的工作与疏浚队前辈的任务很相似,但我所面临的困难与前辈们不可同日而语。”
说起前辈,117号轮机长张合祥是有发言权的,“当年的望虞河国际标疏浚项目,就是我参建的。那时候我还是个毛头小子。”如今虽已年过半百,张合祥依然奋战在疏浚一线,挖泥船上到处都能看到他繁忙的身影。考虑到船上安装的机电设备多、接口多,调试任务艰巨,而机舱液压系统更是需要关注的重点,作为任职最久的轮机长,每一次排查和更换油封,他不但在高达40多度的机舱里亲力亲为,而且还手把手带徒,将毕生所学和积累的宝贵经验与员工们分享。
“这个项目从开始施工很快进入酷暑,高温已成了天气的主旋律,而他们却是一群不服‘暑’的真‘汗’子,有问题一起扛,有险情一起抢,真正做到了团结一致、勠力同心。”水建集团总经理助理、第一工程公司总经理王方说,“第一工程公司的前身是环保疏浚公司,随着集团的发展这个名称虽然改了,但在我的脑海里,疏浚队传承下来的这种上下同欲、吃苦耐劳的精神始终如一,确实是想说忘你不容易。”
“工作环境艰苦,员工却报之以歌!”这样的一支队伍,爱了!
如果说疏浚施工队伍是一把利剑,那疏浚队的员工就是利剑上的刃。然而,练就一个本领过硬的疏浚队员工,需要千磨万砺、千锤百炼。
刘祥祥入职刚满五年,但他已经在多个工地摸爬滚打,来到疏浚队之后,虽然对疏浚业务比较陌生,但他始终坚持学中干、干中学,不断从施工项目中获取经验,如今他已经是一个业务熟练的技术人员。
朱志前和宋传玉两位员工本来是参与海外孟加拉疏浚项目人员,出国两年,前不久才费尽周折回国轮休,听到这个项目缺人,二话没说就投入到新的岗位。“疏浚项目在哪,我们就要在哪。苦点累点,但心里舒坦。”
“工作环境艰苦,员工却报之以歌。”正是有着这些踏踏实实、勤勤恳恳的员工,把能吃苦当做一把标尺,丈量着自己所参与的每一项工作,才谱写出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水建之歌。
吃苦耐劳的精神为集团带来了市场的认可,不仅是疏通河道,员工们靠着这种精神承建了第一家水库,筑牢了第一段岸堤,承建了第一座电站……
如今,水建集团坚持“集团化、多元化、国际化、混合制、兼投资”五大发展战略,已经由单一疏浚业务拓展至水利、市政、房建、公路、机电等多个行业领域,集投资、设计、建设和运营于一体的综合性集团公司,年销售额逾百亿元,市场遍布国内30余个省市和国外23个国家。形成了以山东为中心辐射全国乃至世界的庞大施工网络体系,一个老牌国企已发展成为山东省水利施工领军企业,在全国省级一级水利企业中位于第一方阵。
为此,全国各地有不少同行以及兄弟单位来集团取经。来时,他们心怀好奇:这个公司是如何由疏浚的“单项冠军”做到了“多项全能”?走时,他们依然好奇:我们投入不比你们少,为何效果不如你们好?
带着问号来,带着叹号走。贾宝力用他撰写的《新环境下营销模式转型与变革》论文中一句话作答:“有多年艰苦环境的磨炼,造就了追求卓越的团队精神,这种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,推动了企业健康、有序、高效发展。”
穿越时空的“情景再现”,彰显着吃苦精神的历久弥新
水建集团的前身为山东省水利疏浚工程处,1957年在微山夏镇由16名复员海军组建而成。吃苦耐劳的海军精神印刻着几代人的生命印记,既是一个历史名词,也是一种企业精神,更是几代人的青春奉献。
当年意气风发、风华正茂的程玉忠,如今已是年近花甲、两鬓苍苍。1979年6月,他来到水建集团疏浚队,那个艰苦的年代,至今让他记忆犹新:“夏天没有风扇和空调,冬天没有取暖炉,但有海军精神筑基打桩,条件再苦也动摇不了我们的坚强意志。”
有一次,程玉忠所在的三号拖轮在微山白马河航道内拖带工程船作业。在倒车过程中,推进器脱落掉入水中,拖轮被迫停航。当时天气异常寒冷,在水深五米多的水下,打捞推进器的困难可想而知,但为了尽快恢复拖船作业,程玉忠身上擦了点酒御寒,接着就跳入冰冷的水中,屏住呼吸潜入水底,摸索着系好缆绳,经过半小时的努力,终于将这一枚“失踪”的推进器打捞上岸。
2001年,集团承建鄱阳湖疏浚项目,作为运输管理队队长,程玉忠带领团队拖带长达500多米的工程船和辅助船在长江、京杭运河航道内航行。为按时抵达施工地点,他们风餐露宿,却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,济宁沿京杭运河而下抵达淮安要经过十道船闸,通过每道船闸时都要停航抛锚、排队等候,航行过程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,随时防止船队侧翻等紧急情况发生。就这样,船队在长江内逆流而上,行驶一个月的时间,最终成功从扬州六圩进入鄱阳湖。
“现在工程局疏浚队改为水建集团,但集团的光荣历史时常在我脑海里翻腾。”程玉忠说,“我的父亲是一名从朝鲜战场上凯旋的老兵,回国后加入疏浚队,在水建集团工作了23年,对疏浚队和水建集团这两个称号都印象至深。”
使命任务在变化,施工装备在更新,但水建人永葆一颗赤诚之心。程玉忠说,他的人生轨迹都是随着父辈们的选择而改变的。水利事业就是这样,献了青春献终身,献了终身献子孙。但这是他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情。如今,程玉忠的儿子程才,已经从他的手中接过接力棒,在水建集团第二工程公司挑起大梁。
一个企业的发展画卷,底色是人心;一个企业的前行动力,关键在精神。一个集体,有了精神就有了灵魂,伴随着这种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,一代代水建人走过江河湖海,走过万水千山,走过无悔青春……(王翠芹、张庆祝、王 赛、王海燕 供稿)